|
地板

樓主 |
發表于 2021-1-3 01:23:15
|
只看該作者
從松散的班級群體,到有組織的班集體,進而成為奮斗目標明確、成熟、自治的優秀班集體,使其真正成為學生全面成長的陣地和搖籃,是要經過班主任及全體同學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的。作為一名新班主任,打造一個優秀班集體是我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帶班半年來,我從中吸取了不少教訓,對于以后的班集體建設工作也有了較為明確的思路。
一、 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核心與靈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關注的焦點,所以作為班主任必須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自己的言行。另外,班主任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際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在班集體的建設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質和水平。只有這樣在班級管理中底氣才會足,學生才會服從,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二、 建設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班集體的建設僅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班主任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必須要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來協助。而在班干部的選拔、培訓以及分工方面也是需要進行斟酌的。首先,作為班干部的成員必須是班里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同學,只有這樣的同學才有威望,同學們才會信服他,才會聽從他的領導。所以就要求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公開的確定選拔班干部。在班干部的管理上也是不可忽視的。班主任要經常的利用例會的形式對班干部進行培訓。向他們灌輸一些先進的思想和觀念,如“當班干部首先要有奉獻精神”、“當班干部要有服務意識”、“當班干部要給其他的同學做一個表率”、“當班干部是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培訓,使班干部成為班主任最好的助手。這樣各項工作就會順利的展開。另外,在工作的分工方面,一定要遵循“量才適用”的原則。如果用人不當則會產生許多負面作用。不僅打消了學生的工作熱情,還會使班主任的工作不順利。
三、 建立明確具體的班級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班會或者晨會時間引導學生學習和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同時還要以此為依據,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在全體成員的參與下,制訂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體條例與規定,如班級公約、課堂常規、學習紀律、衛生公約等,以引導和規范集體成員的日常道德和學習行為習慣。
在行為規范的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一是要使制度條例真正成為全體成員的集體規范。如果集體規范制度脫離實際,不切實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數人的思想,而大多數集體成員不認同,就難以轉化為全體成員的約束力,實施起來,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虛設。二是制度管理必須與學生的自我管理相結合。學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體,又是進行管理的主體,只有當學生高度自理并積極參與管理時,才能達到班級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樹立集體主人翁思想的過程,也是班集體凝聚力形成和鞏固的過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執行紀律和規章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為每個成員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那種動輒處罰、以罰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敗的管理。實踐證明,不失時機地對學生提出科學的合理的行為要求,并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和訓練,巧妙地運用形成規范的心理機制,就能夠逐步將管理目標轉化為集體的價值觀和集體的習慣與傳統,進而形成訓練有素的班風。
四、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班集體教育和管理的對象是人不是物。人際關系不同于其他一般的關系,不能簡單地進行機械的操縱。人際關系是以人的情感與心理的溝通為基礎的,所以班集體管理是人心的管理。在一個班集體里,由于種種原因,集體成員在學習、生活中難免產生種種磨擦、矛盾和沖突,人際關系難免出現種種不協調不和諧的情況。班集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及時發現和研究集體成員之間思想的矛盾,認識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閡,盡快地加心調整,力求統一思想認識,消除分歧和隔閡,最終形成一種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和諧的人際關系。 |
|